「五行」二字在「尚書」已有記載。「周書」具體地說明了五行的性質,列出其序為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。古代著名的醫學典籍「黃帝內經」更把陰陽五行看成是「萬物之綱紀」,所謂「陰陽者,天地之道」,認為一切事物都為可分為對立與依存的陰陽兩面。例如;上下、前後、奇偶、正負等....,上、前、奇、正為「陽」,下、後、偶、負為「陰」,因此陰陽五行說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深深影響中國人的生活作息,如;方位中有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方;色彩中有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五色;音中有宮、商、角、紫、羽五音;人有五臟;五味;五穀等....,這種觀念當然也深深融入與生活起居最密切的建築中,除了宅第方位外,景緻、畫棟雕飾也都可以發現傳統建築中追求五行和諧天人合一的配置。 屋脊主要功用在於固定瓦片並增加屋頂重量以防強風。正脊與垂脊銜接處,閩南式建物有「馬背」及「燕尾」兩種型式,廟宇、官家及有功名的大宅喜用飛揚的「燕尾脊」,一般民宅則多用「馬背」。「馬背」又有水曲、火銳、木直、金圓、土方等五種造型,分屬五行。 |